本文共 1887 字,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6 分钟。
高可用性(High Availability, HA)是指通过尽量缩短因日常维护操作(计划性故障)和突发系统崩溃(非计划性故障)导致的停机时间,来提高系统和应用的可用性。高可用性体现在计算机系统的不同层面,包括网络高可用、服务器高可用、存储高可用等。
随着网络存储技术的快速发展,网络冗余技术成为提升IT系统高可用性的关键。与网络高可靠性不同,网络高可用性通过冗余的网络设备(如冗余交换机、冗余路由器)实现设备的冗余,从而保证网络的高可用性。
服务器高可用主要依赖于服务器集群软件或高可用软件。通过集群技术,多台服务器共同承担工作负载,确保在任一台服务器故障时,其他服务器能够快速接管其任务,保证系统的持续运行。
存储高可用通常通过软件或硬件技术实现。其主要技术包括存储切换、数据复制和数据快照等功能。当一台存储设备出现故障时,另一台备用的存储设备可以快速切换,确保存储的高可用性。
高可用集群(High Availability Cluster, HA Cluster)是指一组计算机共同提供网络资源,作为一个整体向用户服务。集群中的每个计算机称为节点(Node)。搭建高可用集群需要合理配置多台计算机的角色、数据恢复和一致性。
MongoDB的高可用集群配置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式:
主从方式中,主节点(Master)负责接收所有写请求,并将修改同步到所有从节点(Slave)。当主节点宕机时,备用节点接管主节点的所有工作,待主节点恢复后,服务可以自动或手动切换回主节点。数据一致性通过共享存储系统实现。
双机双工方式中,两台主机同时运行服务,相互监测。当任一台主机宕机时,另一台主机立即接管其工作。所有关键数据存放在共享存储系统中,确保系统的高可用性。
集群工作方式中,多台主机共同工作,各自运行服务,并为服务定义备用主机。当某个主机故障时,运行在其上的服务可以被其他主机接管。这种方式适用于多服务器互备场景。
MongoDB集群配置通常遵循主从结构、副本集方式和Sharding分片方式。其中,副本集方式是提高数据冗余和故障恢复能力的有效手段。
Master-Slave架构是MongoDB的一种数据备份和读写分离方式。其主要角色包括:
需要注意的是,Master-Slave架构在MongoDB中不推荐使用,尤其是在生产环境下。推荐采用Replica Set方式,除非节点数超过50个。
Replica Set是MongoDB的副本集方式,主要用于数据冗余和故障恢复。其作用包括:
当主节点(Primary)宕机时,其他节点可以快速选举新的主节点,确保数据的高可用性。
通过将读请求分流到副本节点,减轻主节点的读压力。
Replica Set包含以下角色:
Sharding(分片技术)是MongoDB用于横向扩展的重要手段。其主要作用包括:
转载地址:http://qsffk.baihongyu.com/